中醫養生: 酸女孩「中醫師的理想日常」專欄新服務
環境氣候在變,我們的日常是否也應該適度的小調整呢?
從今年開始,酸女孩團隊與臨床中醫師「白果」一同合作「中醫師的理想日常」專欄,藉由白果醫師臨床累積的經驗,提醒您每月可以留心的氣候與身體變化,從飲食、作息給您適時切要的建議。
一年中平均最冷的時節氣,「小寒」與「大寒」來了!
如節氣氣候特徵運行正常,「小寒」、「大寒」兩個節氣應該是一年之中,溫度最低的一段時間。在這樣的狀態下,有沒有發現身體產生了一些變化?例如:手腳冰冷、喉嚨深處發癢、想咳嗽?在節氣運行到「小寒」與「大寒」的時後,中醫的養生觀是什麼呢?日常的飲食、作息上可以如何調整,以舒緩上述冬季好發症狀呢?
人類也會冬眠?該如何調整冬日的日常作息?
中醫認為萬物都遵循著不變的定律:有生,有長,有收,有藏。春天生發,生命體經過一整個寒冬,嫩芽感受到生長的氣息而甦醒;夏天樹木繁茂,生機欣欣向榮;秋天樹葉轉黃,落葉凋零;而冬天的嚴寒則讓植物保持光禿禿的枝幹,靜靜等候寒冷的時節過去,而後再次迎接春天的到來,展開新的循環。
人體也是一樣,冬天是潛藏全身陽氣入體的時節。中醫有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機體降低活動度,進行內在的自我修復,進入到中醫所謂「養陰」的狀態,也就是滋潤、修補內在形質,而降低活動功能的一種狀態,就好像動物會冬眠一般。在這個時候,睡眠時間會延長,而各種身體的活動會相對減少,人也會不由自主的想窩在棉被堆裡,中醫形容這個現象叫做「陽氣封藏」,好像身體的能量暫時被「封」到內部潛藏、蟄伏一樣,等待春日到來才會再甦醒。
冬日的日常作息、運動、飲食,也應適度調整
在寒冷的時節裡,中醫有「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說法,本來應該封藏的陽氣,如果因為過量的活動而被拿來使用,皮膚肌表的防護能力本來處在緻密的狀態,過量活動後,一時之間可能看似增強,但防護身體的能量也會因此而較為鬆散而讓外界的寒氣有機會入侵,此時就會發生:咽喉癢、乾咳、氣管緊縮,頭痛、脖子緊等受寒症狀。
一些需要大量體力的運動,像是馬拉松、或是像籃球、羽球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一定要注意運動中、後的保暖,身體因為運動而感到溫暖,這是最容易掉以輕心而讓外界寒氣入侵的時候,日常生活散步、慢跑、瑜珈等輕度運動影響就不那麼大,但是有心肺慢性疾病以及年長者與小朋友,還是需要多保護身體。
天冷冷,誰是適合藥補?誰又無需藥補?
許多人喜歡在冬令進補,一方面是為了驅寒,讓身體暖和,一方面是希望來年身體健康,有足夠的體力和能量應付一整年的勞動。這個直觀的想法,自古以來便作為華人社會根深柢固的觀念存在著。過去人們農忙一年,除了節慶,吃到肉類的機會少,平日多是青菜豆腐,粗茶淡飯,但是如今我們身在現代,每天都比過去的高官巨富吃得還要營養,滿街都是便當店、火鍋店、鹽酥雞店,隨時都能吃到肉,科技條件和經濟條件已經與過去有著很大區別。
然而冬令補養體力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站在中醫的立場,自行服用溫補藥湯可能會對溫熱體質的人有不良影響,即使是當歸、黃耆、甘草、杜仲這些耳熟能詳的藥材,藥物既然有一定的療效,也就有一定的副作用,差別只在於怎麼使用它。中醫講究量身打造的處方,會參考很多體質和疾病的因素,所以很少有一帖「通用」的藥方。有些人適合熱性的藥物、食材,有些人適合寒涼性質的藥物及食材,也有人需要兩種一起搭配使用。
一般來說,年邁體虛的老年人,以及平常就以無力、怕冷、虛弱等症狀表現居多的人較適合使用溫補。普通體質壯實的人,是沒有進補需求的,天寒怕冷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反應,添加衣物才是正理,不需要為了怕手腳冰冷就吃很多辛溫燥烈的補藥湯,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過量溫補藥對身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負擔,前面說寒冷的天候能讓能量「封藏」,在這種狀態下,過多能量進入身體容易到處亂竄,甚至是引起一系列的化熱,變成失控、無法善加利用的能量,這時候雖然不怕冷,卻會覺得心浮氣躁,靜不下來,也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破口苦、臉紅得像蘋果等症狀,這就是俗稱的「上火」。
針對「上火」問題,需要諮詢合格中醫師為您解決,切勿自行服用青草茶、苦茶、涼茶等退火飲料了事,但若是一時難受,又苦無鄰近的中醫診所,除了立即停止服食補藥湯,另有一個簡單方式:吃蘿蔔。
當季好物「白蘿蔔」生食性涼,烹煮轉溫,善用功效多
古代中醫對蘿蔔的認知是「寬中下氣」,也就是說他能幫助消化,讓腸胃蠕動順暢,避免食物堆積在胃裡面而能往大小腸輸送,所以稱為「下」氣。生蘿蔔偏涼,有潤肺、化痰、清熱的效果,並且具有幫助消化、去腥的功能;煮熟的蘿蔔涼性會被減弱,其性質會從涼轉為溫,對於消化不良或吃太多大魚大肉、吃飽後容易發生胃悶脹感的人很適合。
其實蘿蔔一身是寶,除了地下的根莖有一些效果,地上的種子也是一種中藥,名叫「萊菔子」,萊菔就是蘿蔔,萊菔子也就是乾燥的蘿蔔種子,中醫拿它來解決食物堆積難以消化、幫助袪痰。甚至是蘿蔔葉,古代中醫也有少部分作為藥用的記錄,不過口感不佳,現今較少使用。
蘿蔔還有另外一個特性,就是會影響一部分補藥的效果。但是這個性質有時候是好的,例如具有強大補養功能的人參,有些人服用之後一時之間難以承受,蘿蔔能消除服用人參帶來的悶脹、煩躁、頭痛等不適感,尤其是用生蘿蔔,也有一些藥舖喜歡用老菜脯來解除人參的副作用。但是,如果是「地黃」以及「何首烏」這兩樣常見於坊間冬令進補的藥材,就不能和蘿蔔一起吃,互相作用之下,會造成本來補益人體的這兩樣藥物產生變化。平時有服用中醫處方的話,也要注意有沒有這兩種藥喔!
【白果中醫師介紹】
「滴水可以穿石,積沙也可以成塔,小地方的逐步累積,最後會形成大的影響。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會呈現在人的身體上。」
中醫師給人的印象可能會是坐在診間裡,跟冰品甜食或烤炸辣食品好像有仇一樣,每次都板著臉孔說要早點睡的那個人。身為一個中醫師,幾乎每天把這些事情掛在嘴邊。
但是身為一個喜歡烹飪的中醫師,在料理的過程中,白果中醫師發現有很多藏在古籍裡面的細節,是需要推廣的:中醫講究的天人合一、陰陽消長變化的概念,如何應用在從飲食導正體質,以及如何依照時節的變化調整作息。
飲食和生活習慣並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我們至少可以了解每個選項背後的意義。透過白果中醫師臨床的親身觀察和文獻佐證,希望能與大家分享保持健康的秘訣。」
【白蘿蔔料理智慧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