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人鬼同歡的盛夏普度大夜市
中元節: 文字/張家珩 攝影/張家珩、黃偉強 插畫/陳怡揚
許多人會問「中元節拜拜不是到處都一樣嗎?」臺灣雖小,但這島嶼上有非常多的族群共融,各地皆有多元文化碰撞所產生的火花。道教、佛教與民間信仰的中元祭典宗教儀式中,有著各式各樣豐富的傳統工藝、多元飲食文化及總鋪師發揮巧思在供品設計上的創意展現,許多地方甚至發展成盛大規模的熱鬧市集,成為冥陽兩利、人鬼同歡的盛夏大夜市。
今年的陰曆和陽曆十分貼合,幾乎每月都是完整的相差一個月,因此整個陰曆七月正好完整的落在陽曆八月。節氣上處於大暑到處暑之間,從字面上都能濃濃感受到夏天的熱度。在這樣的炎炎夏日中,有著在氣氛上也許能帶來一私陰涼、卻是整個民俗圈最熱烈、忙碌的「中元普度」活動了。
台灣的「中元」,是結合了道教中的「三界公」與佛教「盂蘭盆會」的信仰觀,為的是藉由宗教儀式、祭典來供養、報答祖先庇蔭之恩德並救度亡魂。而這些功德法事也能使得在陽間的信眾同步得到業障的消除,這樣冥陽兩利的思想概念深深植入台灣佛、道及民間信仰的民眾生活之中。
是「普渡」或「普度」?
常見人寫「普渡」或「普度」,究竟哪一種寫法才正確呢?雖然「渡」與「度」都有「經過」的意思,但「度」是對和時間相關的距離或階段的越過,也可以是時空概念兼具的事物,而「渡」則是指過河、通過、轉手。因此從儀式行為上來說,正確的寫法應該是「普度」哦!在相關信仰脈絡下「度」這個字指的便是一種宗教行為或儀式過程。「普度」可將兩字拆解來看,「普」又稱做「普施」,普遍施與之意;「度」則是以通過「超度」或是「超薦」、「薦拔」、「拔度」、「度化」這些儀式的過程來「轉化」魂魄的狀態、從苦難中得到解脫。
小知識:
「三界公」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三官大帝」,包含天官、地官、水官。上元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中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解厄日。中元節便是地官誕辰日,民間會祈求地官赦免亡魂之罪,超渡孤魂。
普度有兩種,公普、私普
台灣的普度可分為具有地方集體性的地方大廟、各同業公會、市場、氏族的「公普」;及規模較小可能僅是家庭或公司的「私普」。有些公普是由地方上各廟宇聚落輪流舉辦稱做「輪普」,因此台灣許多地方幾乎整月皆有普度活動的熱鬧場景。
鹿港傳統輪普,連續34天全城趣味採點
如鹿港地區所流傳的一首普度歌便詳細描述了早期分區輪普的日期分配:「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廟,初五城隍宮,初六土城,初七七娘媽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初十港底,十一菜園,十二龍山寺,十三街門,十四飫鬼埕,十五舊宮。十六東石,十七郭厝,十八營盤地,十九衫行街,二十後寮仔,廿一後車路,廿二船仔頭,廿三街尾,廿四宮後,廿五許厝埔,廿六牛墟頭,廿七安平鎮,廿八泊仔寮,廿九泉州街,三十通港普;八月初一龜粿店,初二米粉寮,初三乞食寮、初四乞食食無餚。」但隨著政府單位提倡統一祭典、節約拜拜後,鹿港地區已無輪普歌中這樣盛大的輪普景況,但各角頭廟仍保有輪普習俗。
基隆公普,來自族群械鬥後的和平協議
而有些地區受到地方發展歷史文化等等的影響下,慎重並擴大相關祭典的規模,並加入了娛樂的活動,使得這個月份成為人鬼同歡的夏季盛大嘉年華會。從陰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度、跳鍾馗到八月一日的關龕門,這一整個月成為基隆地區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俗活動。
中元節的「祭品」大比拼
中元普度除了有大量的各式佳餚宴請好兄弟外,祭品形態與樣式更是豐盛多元、爭奇鬥艷,台灣各地有哪些獨具特色的中元祭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有錢人家的「鬥寶」大比拼
過去人力財力有限時,一些公普的場合中,有財力的家戶、單位會將所收藏的骨董、字畫、古玩等物展示出來,互相評比、較勁,稱做「鬥寶」。目的是為了展示個人收藏品味與財力,也讓一般民眾在難得的大型盛會能夠觀賞到這些珍奇異寶,為宗教活動增添風雅氣息。日後雖然經歷了政府施行「節約拜拜」,使得中元活動的盛況不如以往,但在現今一些大型普度活動中仍能瞧見些過往風雅氣氛的遺留。
本文為試閱版本,更詳細的介紹全文,只在酸女孩第一輯紙本季刊